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装修攻略031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分类?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按成孔工艺和成孔机械的不同,可分为冲击成孔灌注桩、冲抓成孔灌注桩、回转钻成孔灌注桩和潜水钻成孔灌注桩。其中以回转钻成孔灌注桩应用最多,为国内应用范围较广的成桩方式。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通过桩机在泥浆护壁条件下慢速钻进,将钻渣利用泥浆带出,并保护孔壁不致坍塌,成孔后再使用水下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将泥浆置换出来而成的桩。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第1张

抽浆法、换浆法、掏渣法、喷射清孔法、砂浆置换法,其中抽浆法清孔较为彻底,适用于各种钻孔方法的成桩。分正循环,反循环成孔,一般采用正循环,除非地质条件非常好,反循环的成孔质量远远好于正循环,但是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施工造成坍孔概率远高于正循环。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有怎样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施工放样,钻孔,泥浆制作及导入孔洞中,钻进至设计孔深,清孔,测量孔深,吊放钢筋笼,安装导管。再次清孔。灌注混凝土,测量停灰面。结束。

人工挖孔桩的护壁施工?

是指在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土体塌方,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挖掘的土体。常见的护壁施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钢板护壁在挖孔桩周围设置钢板,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防止土体塌方。钢板可以是直立式或者水平式,具体选择根据施工条件和土体性质来确定。

2. 土钉护壁在挖孔桩周围钻孔,然后将钢筋或钢绞线埋入孔内,再注浆固结,形成一个钢筋土钉墙,起到护壁的作用。

3. 土工格栅护壁在挖孔桩周围设置土工格栅,格栅由高强度的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抵抗土体的侧压力,防止土体塌方。

以上是常见的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工程条件和土体性质来确定。

下面是人工挖孔桩护壁施工的步骤: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第2张

1. 桩孔开挖:首先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孔开挖,开挖深度一般为桩长的1.5倍至2倍,开挖直径一般为桩径的1.5倍至2倍。开挖时要注意保持孔壁垂直度和孔底平整度。

2. 护壁钢筋制作:护壁钢筋的直径一般为桩孔直径的0.5倍至1倍,长度一般为桩长的1.2倍至1.5倍。钢筋要预先弯曲成90度,然后再用钢筋弯曲机弯曲成所需形状,最后进行焊接固定。

3. 护壁模板制作:护壁模板一般采用钢模板或者木模板,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作。模板要预先加工成所需形状,并进行拼装和加固,确保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

4. 护壁混凝土浇筑:护壁混凝土一般采用C30混凝土,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浇筑。混凝土要均匀地覆盖在桩孔内壁上,并用振动器振动密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5. 护壁养护:护壁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养护。一般采用覆盖湿麻袋或者喷水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和龟裂。

6. 拆除模板和清理:护壁混凝土养护期结束后,拆除模板和清理桩孔内的杂物和残留物。

河堤钢管桩基础施工方法?

以下是河堤钢管桩基础施工方法的一般步骤:

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土方开挖,并保持坑壁平整。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第3张

2. 钢管桩预制: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进行钢管桩的预制。预制的钢管桩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包括长度、直径、壁厚等参数。

3. 钢管桩就位:将预制的钢管桩逐一就位,并使用水平仪等工具进行调整,确保钢管桩垂直度符合要求。

4. 钢管桩插打:使用钢管桩插打机进行钢管桩的插打,将钢管桩逐渐沉入土中,直至桩顶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

5. 桩顶调整:对已经插打的钢管桩进行桩顶调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和水平度。

6. 桩顶加固:对已经调整好的钢管桩进行桩顶加固,包括加设钢板、混凝土浇筑等。

7. 土方回填:对施工区域进行土方回填,并进行压实和夯实。

8. 检查验收:对施工完成的钢管桩基础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桩基础施工的方法有:   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灌注桩能适应各种地层,无需接桩,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在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但其操作要求严格,施工后需较长的养护期方可承受荷载,成孔时有大量土渣或泥浆排出。根据成孔工艺不同,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套管成孔的灌注桩和爆扩成孔的灌注桩等。灌注桩施工工艺近年来发展很快,还出现夯扩沉管灌注桩、钻孔压浆成桩等一些新工艺。   灌注桩施工-干作业成孔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在成孔深度内无地下水的土质,不需护壁可直接取土成孔。目前常用螺旋钻机成孔。   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清理→测量放线定桩位→桩机就位→钻孔取土成孔→清除孔底沉渣→成孔质量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浇筑孔内混凝土。   施工注意事项   ①开始钻孔时,应保持钻杆垂直、位置正确,防止因钻杆晃动引起孔径扩大及增多孔底虚土。   ②发现钻杆摇晃、移动、偏斜或难以钻进时,应提钻检查,排除地下障碍物,避免桩孔偏斜和钻具损坏。   ③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粘土,遇到地下水、塌孔、缩孔等异常情况,应停止钻孔,同有关单位研究处 理。   ④钻头进入硬土层时,易造成钻孔偏斜,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若纠正无效,可在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再重新钻进。   ⑤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保护好孔口,按规定验收,并做好施工记录。   ⑥孔底虚土尽可能清除干净,可采用夯锤夯击孔底虚土或进行压力注水泥浆处理,然后快吊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高度不大于1.5m。   螺旋钻机   螺旋钻孔机是利用动力旋转钻杆,使钻头的螺旋叶片旋转削土,土块沿螺旋叶片上升排出孔外。   钻孔机由主机、滑轮组、螺旋钻杆、钻头、滑动支架、出土装置等组成,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土、粉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人工填土土层的成孔,成孔孔径为300mm~600mm,钻孔深度8—12m。配有多种钻头,以适应不同的土层。   1一电动机;2一变速器;3一钻杆;4一托架;5一钻头;6一立柱;   7一斜撑;8一钢管;9一钻头接头;10一刀板;11一定心尖   在软塑土层,含水量大时,可用疏纹叶片钻杆,以便较快地钻进。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或含水量较小的砂土中应用密纹叶片钻杆,缓慢地均匀地钻进。操作时要求钻杆垂直,钻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进时,可能是遇到石块等异物,应立即停机检查。全叶片螺旋钻机成孔直径一般为300~600mm,钻孔深度8~20m。钻进速度应根据电流变化及时调整。在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遇到塌孔、缩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研究解决。   灌注桩施工-泥浆护壁成孔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是利用泥浆护壁,钻孔时通过循环泥浆将钻头切削下的土渣排出孔外而成孔,而后吊放钢筋笼,水下灌注混凝土而成桩。成孔方式有正(反)循环回转钻成孔、正(反)循环潜水钻成孔、冲击钻成孔、冲抓锥成孔、钻斗钻成孔等。   施工工艺流程   (1)测定桩位。   平整清理好施工场地后,设置桩基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根据桩位平面布置施工图,定出每根桩的位置,并做好标志。施工前,桩位要检查复核,以防被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偏移。   (2)埋设护筒。   护筒的作用是:固定桩孔位置,防止地面水流入,保护孔口,增高桩孔内水压力,防止塌孔,成孔时引导钻头方向。护筒用4—8mm厚钢板制成,内径比钻头直径大100—200mm,顶面高出地面0.4~0.6m,上部开1一2个溢浆孔。埋设护筒时,先挖去桩孔处表土,将护筒埋入土中,其埋设深度,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其高度要满足孔内泥浆液面高度的要求,孔内泥浆面应保持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采用挖坑埋设时,坑的直径应比护筒外径大0.8~1.0m。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0mm,对位后应在护筒外侧填人粘土并分层夯实。   (3)泥浆制备。   泥浆的作用是护壁、携砂排土、切土润滑、冷却钻头等,其中以护壁为主。   泥浆制备方法应根据土质条件确定: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排渣泥浆的密度应控制在1.1~1.3g/cm3;在其他土层中成孔,泥浆可选用高塑性(Ip≥17)的粘土或膨润土制备;在砂土和较厚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1—1.3g/cm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3~1.5g/cm3。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密度,并定期测定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泥浆的控制指标为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8%、胶体率不小于90%,为了提高泥浆质量可加入外掺料,如增重剂、增粘剂、分散剂等。施工中废弃的泥浆、泥渣应按环保的有关规定处理。   (4)成孔方法   回转钻成孔。回转钻成孔是国内灌注桩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按排渣方式不同分为正循环回转钻成孔和反循环回转钻成孔两种。   正循环回转钻机工作原理   a)、正循环回转钻成孔由钻机回转装置带动钻杆和钻头回转切削破碎岩土,由泥浆泵往钻杆输进泥浆,泥浆沿孔壁上升,从孔口溢浆孔溢出流人泥浆池,经沉淀处理返回循环池。正循环成孔泥浆的上返速度低,携带土粒直径小,排渣能力差,岩土重复破碎现象严重,适用于填土、淤泥、粘土、粉土、砂土等地层,对于卵砾石含量不大于15%、粒径小于10mm的部分砂卵砾石层和软质基岩及较硬基岩也可使用。桩孔直径不宜大于1000mm,钻孔深度不宜超过40m。一般砂土层用硬质合金钻头钻进时,转速取40~80r/min,较硬或非均质地层中转速可适当调慢,对于钢粒钻头钻进时,转速取50~120r/min,大桩取小值,小桩取大值;对于牙轮钻头钻进时,转速一般取60—180r/min,在松散地层中,应以冲洗液畅通和钻渣清除及时为前提,灵活确定钻压;在基岩中钻进时,可以通过配置加重铤或重块来提高钻压;对于硬质合金钻钻进成孔,钻压应根据地质条件、钻杆与桩孔的直径差、钻头形式、切削具数目、设备能力和钻具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1一钻头;2--泥浆循环方向;3一沉淀池;4--泥浆池;5一泥浆泵;6--水龙头;7一钻杆;8一钻机回转装置   反循环回转钻机工艺原理   b)、反循环回转钻成孔由钻机回转装置带动钻杆和钻头回转切削破碎岩土,利用泵吸、气举、喷射等措施抽吸循环护壁泥浆,挟带钻渣从钻杆内腔抽吸出孔外的成孔方法。根据抽吸原理不同可分为泵吸反循环、气举反循环和喷射{射流)反循环三种施工工艺,泵吸反循环是直接利用砂石泵的抽吸作用使钻杆的水流上升而形成反循环;喷射反循环是利用射流泵设出的高速水流产生负压使钻杆内的水流上升而行程反循环;气举反循环是利用送人压缩空气使水循环,钻杆内水流上升速度与钻杆内外液柱重度差有关,随孔深增大效率增加。当孔深小于50m时,宜选用泵吸或射流反循环;当孔深大于50m时,宜采用气举反循环。   1一钻头;2--新泥浆流向;3一沉淀池;4--砂石泵;5一水龙头;6一钻杆;7--钻机回转装置;8—混合液流向   (5)清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并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清孔,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以减少桩基的沉降量,提高承载能力,确保桩基质量。清孔方法有真空吸泥渣法、射水抽渣法、换浆法和掏渣法。   清孔应达到如下标准才算合格:一是对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用手摸捻应无粗粒感觉,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密度小于1.25g/cm3(原土造浆的孔则应小于1.1g/cm3);二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允许厚度符合标准规定,即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   (6)吊放钢筋笼。   清孔后应立即安放钢筋笼、浇混凝土。钢筋笼一般都在工地制作,制作时要求主筋环向均匀布置,箍筋直径及间距、主筋保护层、加劲箍的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采用焊接且应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钢筋笼主筋净距必须大于3倍的骨料粒径,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混凝土不得小于50mm)。可在主筋外侧安设钢筋定位器,以确保保护层厚度。为了防止钢筋笼变形,可在钢筋笼上每隔2m设置一道加强箍,并在钢筋笼内每隔3—4m装一个可拆卸的十字形临时加劲架,在吊放入孔后拆除。吊放钢筋笼时应保持垂直、缓缓放人,防止碰撞孔壁。   若造成塌孔或安放钢筋笼时间太长,应进行二次清孔后再浇筑混凝土。   灌注桩施工-套管成孔   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   套管成孔灌注桩是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沉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靴或带有预制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拔套管边灌注混凝土而成。若配有钢筋时,则在浇注混凝土前先吊放钢筋骨架。利用锤击沉桩设备沉管、拔管,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利用激振器的振动沉管、拔管,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   锤击沉管灌注桩   锤击沉管灌注桩的机械设备由桩管、桩锤、桩架、卷扬机滑轮组、行走机构组成。   锤击沉管桩适用于一般粘性土、淤泥质土、砂土和人工填土地基,但不能在密实的砂砾 石、漂石层中使用。它的施工程序一般为:定位埋设混凝土预制桩尖→桩机就位→锤击沉管→灌注混凝土→边拔管、边锤击、边继续灌注混凝土(中间插入吊放钢筋笼)→成桩。   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   施工时,用桩架吊起钢桩管,对准埋好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桩管与桩尖连接处要垫以麻袋、草绳,以防地下水渗入管内。缓缓放下桩管,套人桩尖压进土中,桩管上端扣上桩帽,检查桩管与桩锤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桩管垂直度偏差≤0.5%时即可锤击沉管。先用低锤轻击,观察无偏移后再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的沉桩标高,并检查管内有无泥浆或进水,即可浇筑混凝土。管内混凝土应尽量灌满,然后开始拔管。凡灌注配有不到孔底的钢筋笼的桩身混凝土时,靠前 次混凝土应先灌至笼底标高,然后放置钢筋笼,再灌混凝土至桩顶标高。靠前 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灌人的混凝土量为限,不宜拔得过高。在拔管过程中应用专用测锤或浮标检查混凝土面的下降情况。   锤击沉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混凝土坍落度在配钢筋时宜为80—100mm,无筋时宜为60~80mm。碎石粒径在配有钢筋时不大于25mm,无筋时不大于4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尖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混凝土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混凝土体积与按设计桩身直径计算体积之比)不得小于1.0,成桩后的桩身混凝土顶面标高应至少高出设计标高500mm。   振动沉管灌注桩   振动锤桩   振动沉管灌注桩是利用振动桩锤(又称激振器)、振动冲击锤将桩管沉人土中,然后灌注混凝土而成。这两种灌注桩与锤击沉管灌注桩相比,更适合于稍密及中密的砂土地基施工。振动沉管灌注桩和振动冲击沉管桩的施工工艺完全相同,只是前者用振动锤沉桩,后者用振动带冲击的桩锤沉桩。   振动灌注桩可采用单打法、反插法或复打法施工。   单打法是一般正常的沉管方法,它是将桩管沉人到设计要求的深度后,边灌混凝土边拔管,最后成桩。适用于含水量较小的土层,且宜采用预制桩尖。桩内灌满混凝土后,应先振动5—10s,再开始拔管,边振边拔,每拔0.5~1.0m停拔振动5—10s,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桩管全部拔出。拔管速度在一般土层内宜为1.2~1.5m/min,用活瓣桩尖时宜慢,预制桩尖可适当加快,在软弱土层中拔管速度宜为0.6~0.8m/min。   反插法是在拔管过程中边振边拔,每次拔管0.5~1.0m,再向下反插0.3~0.5m,如此反复并保持振动,直至桩管全部拔出。在桩尖处1.5m范围内,宜多次反插以扩大桩的局部断面。穿过淤泥夹层时,应放慢拔管速度,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在流动性淤泥中不宜使用反插法。   复打法是在单打法施工完拔出桩管后,立即在原桩位再放置第二个桩尖,再第二次下沉桩管,将原桩位未凝结的混凝土向四周土中挤压,扩大桩径,然后再第二次灌混凝土和拔管。采用全长复打的目的是提高桩的承载力。局部复打主要是为了处理沉桩过程中所出现的质量缺陷,如发现或怀疑出现缩颈、断桩等缺陷,局部复打深度应超过断桩或缩颈区1m以上。复打必须在靠前 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