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

设计新闻021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1张

海门座落在江苏省南通市,东临黄海,南靠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它的名字源于“江海之门”,是吴越文化腹地和中国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海门云谷农展馆就坐落在这里。与投资、建筑师这几年大量涌入农村一样,工程设计团队也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即回归本土或创新。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2张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3张

园区坐落在中国第一座生态农庄——海门春风蓝田城的最南端,周围阡陌交错,水网密布,景观资源得天独厚。这座农场馆也是这个小镇的精神中心。建筑学母题取自农耕文明的“仓廪”意象,它的外形有如一只静卧在田间的方盒子,简洁大气;内部核心是圆形筒仓,既有“方仓圆仓”之意,又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方盒。设计方案打破了传统的“层”概念:四个混凝土方箱,围绕着一个盘旋上升的中庭,使主要的受力构件隐藏在旋转空间内;折板形成了顶层大面积开窗,实现了建筑形体与空间的纯粹。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在此相遇。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4张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5张

项目组试图用建筑的核心来涵盖大自然的广阔。所以,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这个“田野仓”的“脚印”,并在中心位置挖掘出四个通高的圆形吹扫空间。环形筒仓引入自然采光通风,作为种子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分享的场所,自然成为整个建筑的精神内核。白方盒内,筒仓的卯榫结构以老木的颜色和触感,消解了空间的“神性”,使谷仓显得温馨可亲。旋转式敞式楼梯串联了建筑的各种垂直功能。游客拾阶而上,犹如踏上一段精心编排的“种子之旅”,欣赏、探索的内在欲望不断被激发。与此同时,室内外两组楼梯形成平行、共进的观赏动线,极目远眺,田园风光、周围建筑和农馆内活动尽收眼底。游客可以从展馆西面出口,通过人工水系上架起的景观桥,直接进入小镇示范区和农业展览区;也可以通过二层平台到达展馆北侧的规划商业街——这是“双首层”商业模式在小镇的一次实践。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6张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7张

该建筑立面取走了传统席式贮谷仓的编织图案;屋顶取谷仓的斜顶,根据柱网阵后得到风吹麦浪的形式;窗洞在表皮构图中呈现的窗洞由设计团队反复推敲得来,都对应着室内重要空间的斜面。中间部分采用镂空玻璃和窗户,为室内空间增添了灵气,营造出丰富的感官体验,无形中也拓展了建筑的物理空间。表面上封闭、内向的建筑通过室内外的交流互动,使人们有机会参与环境的有机生长面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设计团队采取辩证和批判的态度,既没有走向怀旧复古的狭义地域主义,也没有盲目地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盲目地走下去,而是在田园田园中构建诗意的栖居环境,在吴越的遗存中重拾智慧基因,以一种全新的精神场所、安放情感、凝聚价值观。

南通,海门云谷农展馆gad,第8张

建筑设计:gad

面积:4087m2

摄影师:姚力

微软建筑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