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规范(结构加固规范规程标准)

教育培训014

钢构接头加固规范?

钢结构接头加固是为了提高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延性而进行的一种加固方法,其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头形式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头形式,如角钢接头、螺栓接头、钢板接头等。

2. 接头材料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的材料作为加固用材料,如高强度钢板、高强度螺栓等。

3. 接头加固方式。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方式进行加固,具体方式应根据接头形式、材料等因素进行选择。

4. 加固后的验算。加固后应对接头进行验算,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5. 加固施工。加固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钢结构接头加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同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

梁加固规范?

施工规定

5.1 一般规定

5.1.1 采用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应由熟悉该技术施工工艺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并应有加固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

5.1.2 施工必须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 施工准备;

2 混凝土表面处理;

3 配制并涂刷底胶;

4 配制修补胶并对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处进行填补和找平处理;

5 配制并涂刷结构胶粘剂;

6 粘贴碳纤维片材;

7 表面防护;

5.1.3 施工宜在环境温度为5oC 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应符合配套胶粘剂要求的施工使用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5oC时,应采用低温固化型的配套胶粘剂或采取升温措施。

5.1.4 施工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对胶粘剂固化的不利影响。

5.1.5 在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和粘贴碳纤维片材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5.1.6 胶粘剂配制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配比称量并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至色泽均匀。在搅拌容器内及搅拌器上不得有油污和杂质。应根据现场实际环境温度确定胶粘剂的每次拌和量,并按要求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5.2施工准备

5.2.1 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

5.2.2 应根据施工现场和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实际状况,拟订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计划。

5.2.3 应对所使用的碳纤维片材、配套胶粘剂、机具等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5.3表面处理

5.3.1 应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夹渣、疏松、蜂窝、麻面、起砂、腐蚀等混凝土缺陷,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并修复平整。对较大的孔洞、凹陷、露筋等部位,在清理干净后,应采用粘结能力强的修复材料进行修补。

5.3.2 应按设计要求对裂缝进行灌缝或封闭处理。

5.3.3 粘贴碳纤维布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转角粘贴处应进行导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M。

5.3.4 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5.4涂刷底胶

5.4.1应按胶粘剂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底胶。

5.4.2应采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应在底胶表面指触干燥时,立即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5.5找平处理

5.5.1应按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修补胶。

5.5.2应对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修补胶填补平整,不应有棱角。

5.5.3转角处应采用修补胶修成光滑的圆弧,其曲率半径不应小于20mm。

5.5.4宜在修补胶表面指触干燥后,尽快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5.6粘贴碳纤维片材

5.6.1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碳纤纤布:

1. 应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

2. 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结构胶粘剂,并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

3. 将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胶液充分浸透碳纤维布;滚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4. 多层粘贴时应重复上述步骤,并应在碳纤维布表面的结构胶粘剂指触干燥时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

5. 应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结构胶粘剂。

5.6.2 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碳纤维板:

1. 应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板,并按生产厂家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结构胶粘剂;

2. 应将碳纤维板表面擦拭干净至无粉尘。当需粘贴两层时,底层碳纤维板的两面均应擦拭干净;

3. 擦拭干净的碳纤维板应立即涂刷结构胶粘剂,胶层中央应呈拱起状,平均厚度不应小于2mm;

4. 应将涂有胶液的碳纤维板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的位置。用橡皮滚筒顺纤维方向均匀平稳压实,使胶液从两边挤出,保证密实无空洞。当平行粘贴多条碳纤维板时,两条板带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5mm;

5.需粘贴两层碳纤维板时,应连续粘贴。当不能立即粘贴时,再开始粘贴前应对底层碳纤维板重新进行清理。

5.7表面防护

5.7.1 当需要做表面防护时,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并保证防护材料与碳纤维片材之间有可靠的粘贴。

5.8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

5.8.1 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和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5.8.2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片材弯折。

5.8.3 碳纤维片材配套胶粘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8.4 胶粘剂的配制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

5.8.5 现场施工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施工保护措施。

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2016?

1 超重混凝土结构、防辐射混凝土结构、耐*(碱)混凝土结构等;

2 修建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地区或地下采掘区等的结构;

3 结构表面温度高于100℃或有生产热源且结构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的结构; 4 需作振动计算的结构。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钢丝网加固规范?

(1)构件表面处理,除去疏松层、污垢物以及灰尘,人工凿毛去除厚度约4-5毫米后用压缩空气除去尘土,再用高压水冲洗施工面。

(2)绑扎钢筋网,选用冷轧带肋钢筋,还可采用比例极限变形小的热轧钢筋。将钢筋网固定在构件表面,同时用细铁丝绑扎。

(3)植入抗剪销钉,剪切销钉的间距不应小于销钉埋入深度的两倍,销钉与试件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60毫米。剪切销钉植筋可采用有机材料植筋、无机材料植筋。

(4)界面剂以及复合砂浆的配置,采用人工拌合,随拌随用,尽量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5)涂抹复合砂浆及养护。人工加压涂抹复合砂浆到梁上,分三次涂抹。靠前 次将钢筋网与待加固段混凝土表面的空隙抹实,初凝后立即抹第二次,复合砂浆将钢筋网全部覆盖,初凝后再抹第三次至设计厚度。

1.

加固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

验线→混凝土表面处理

(

打磨、

修补等

)

→钢丝网片裁切→钢丝网片的

铺贴、固定→基面浮尘清理

2

2

、加固结构的定位放线:

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进行放线,并对放线位置由有关单位相关人员检验。

3

、混凝土基面处理

(

打磨、修补

)

应对加固部位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使用打磨机对混凝面进行打磨,打

掉浮浆层,露出原混凝土结构新面。对凹陷和缺损部位修补。

4

、钢丝网片的裁切:

依据定位放线的尺寸结合钢丝网的规格及受力方向裁切成相应尺寸。裁切时在

长度方向上根据加固构件尺寸预留端部保护层厚度,

宽度方向上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裁

切。

5

、钢丝网片的铺贴、固定:

根据加固图纸的要求,对需用加固的部位进行钢丝网片的铺贴,使用规范的方

法和专用的固定部件对钢丝网片的部位进行固定,使其可以达到图纸规定的使用要

求。

6

、加固施工部位的浮尘清理:

用空气机对加固施工部位进行清理,

除去混凝土表面的粉尘和施工时留下的灰尘,

持洁净,以便后续施工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