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简介(高适简介资料)

综合百科015

高适哪里人?

高适是唐代诗人,他的家乡是沧州渤海县也就是今天河北景县。

高适的爷爷高侃是唐朝名将屡破突厥、高丽,为一代名将,为大唐边疆的安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

高适在天宝八年中进士,参加过讨伐安史叛军,被册封渤海县侯,他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边塞诗。

高适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人物,历来为论者所关注,其籍里也颇有争议,综合诸家对高适籍里的研判,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是“河北景县说”。彭兰在《高适系年考证》中认为,高适是唐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人。

二是“河北沧县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962年版)则认为,高适是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沧县)人。

三是“河北盐山县夜珠高说”。傅希克在《高适藉里求是》中认为,高适藉里应是唐沧州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夜珠高村)人。

四是洛阳说。袁书会、王彦明在《高适籍里新政》中认为,高适为洛阳人,因其郡望在渤海蓨县,故有《旧唐书》之称也。

李白和高适的区别?

李白和高适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诗人,但是他们的性格和追求有所不同。

李白注重个性和表达,喜欢到处旅游,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而高适则是一个务实的官员,注重实践和经验,曾担任过淮南节度使等职务。此外,李白注重帝王师的角色,而高适则更注重民间英雄的地位1。尽管两人都是杰出的诗人,但他们在诗歌风格、政治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关于这个问题,李白(701年-762年)和高适(704年-765年)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但他们在创作风格、诗歌主题和个性特点上有一些区别。

1. 创作风格:李白的诗歌作品风格多变,善于运用夸张、豪放、浪漫的修辞手法,以奔放豪迈的笔触和独创的想象力而著称;高适的诗风相对稳健,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他的作品更具真实感和写实性。

2. 诗歌主题:李白的诗歌涉及广泛,既有表达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也有山水田园的描写,同时兼顾了咏史、抒怀、吟咏、赋诗等多种主题;高适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咏史和抒怀两个方面,他的作品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3. 个性特点:李白个性开朗、豪爽,喜好饮酒作乐,以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形象为人所称道;高适性格相对内敛,他更注重自我修养和情感的内省,以严肃、理性的态度思考人生和社会。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作品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诗人自由奔放的个性特点;而高适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情感的内省和历史的真实性,以稳重、克制的风格为人所称道。

高适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高适是一个文武双全,忠勇练达,是唐代的杰出人才。他幼时从文,擅长边塞诗,文采横溢,广受赞誉,对后世影响很大。少年时从军,投入对抗安史之乱中叛军,多次领兵与叛军交战,战功赫赫,被皇帝封侯。

高适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承载了恢弘豪迈的盛唐气势,又流露出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异的特质。他在靠前 次长安应试失意之后,选择客居宋中,此时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滋生的深沉的失落与悲慨,使得其作品呈现出一种苍凉与悲切的艺术风格。游于燕赵之时,诗人所见多令人愤怨之事,他以饱含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蓟门五首》等一系列揭露现实的诗作。寓居淇上之时,他有感于田园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山水田园诗作。著有《别韦参军》《燕歌行》《别董大》《封丘作》等。

高适的简介?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人,后迁居宋州宋城。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是我国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其中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